當我們被「慣性」綑綁著

2024年8月19日

最近,我認識了一位長者,他行動不太方便,但礙於不想麻煩別人的原則,所以無論自己身體的情況有幾差,他都拒絕所有人的幫忙,逐漸令自己的生活、社交圈子進入了一個死胡同。

想深一層,其實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,因為生活的點滴、經歷,慢慢都會不自覺地建立了一些慣性的思維、一套待人處事的慣性做法。

有些時候,這些「慣性」,可以幫我們有效地過濾生活裡的沙石,協助我們選擇、回應生活的挑戰,鞏固自己的價值觀、人生哲學。

然而亦有些時候,因為「慣性」,令我們變得過份堅持、頑固、硬頸,有時候甚至乎令自己與初心、價值觀、有意思的人生背道而馳。

在臨床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這些都是十分常見的情況。若然您想試下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回應生活、生命,不妨試下:

  1. 覺察多一點 : 懷着一份溫柔和不批判的心,去了解、覺察自己多一點:「原來自己的慣性的思維、待人處事的慣性做法是這樣的!」
  2. 思考多一點 : 當生活遇到挑戰時,容讓自己多一點空間去思考自己的初心和價值觀 !
  3. 願意靈活多一點 : 培養自己一份願意的心 : 願意去學習如何更靈活地思考和待人處事,依據自己的初心和價值觀,更健康地回應生活的種種挑戰!
返回頂部